电子阅读快速增长 纸质阅读受众仍多

  4月23日是今年的 “世界读书日”。在电子阅读快速增长的今天,读者是喜欢利用手机 “随手就看”,还是捧上一本纸质书慢慢品读?何种类型的书籍最受读者青睐?在“世界读书日”当天,记者走访了惠州新华广场和育才书店。记者发现,虽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,但广大市民仍然喜爱阅读。

读书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

“我喜欢逛书店的感觉,即使是去书店随便翻翻,也能让我的内心得到安稳,那种感觉非常美妙。”80后小张是一个自由职业者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这样回答。他还说,他特别喜欢杨绛先生说过的这句话:“读书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……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。”在他看来,读书的目的有多种,有的是为了提升自己,有的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丰腴,无论是哪种目的,都是为了“遇见更好的自己”。

对于是喜欢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的提问,正在育才书店购书的另一位受访者吴先生则表示,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只是阅读的一种形式。现在生活节奏加快,市民闲暇时间不多,不可能经常到书店、图书馆购书、阅读。选择何种阅读方式,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。电子阅读可能没有那么深入,但获得信息、提升自我的功能还是有的,他和几位朋友都比较喜欢电子阅读。

这样的回答也得到了新华广场有关人士的印证。据她介绍,新华广场的书籍,励志类书籍如《天才在左,风景在右》、《我的人生解答书》,经典的文史社科类书籍,如三毛、余秋雨等的作品,都比较受欢迎。

传统文化类书籍受欢迎,《惠州方言》曾卖断货

“近几年来,传统文化类书籍一直保持畅销态势,各个年龄段的购书者都有。”新华广场有关人士分析说,这些购书者,有的是为了提升自我,有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。有的家长即使能够在网上买到所需书籍,但还是喜欢带孩子来新华广场购书,希望孩子多些熏陶。

记者在新华广场少儿书柜前看到,传统文化类书籍琳琅满目、应有尽有。一些出版社为了适应少儿阅读,对《四书五经》、《人间词话》、唐诗宋词等进行了“再加工”,配有精美的插图和简要的注释。

而让记者感到惊喜的是,惠州日报社原总编辑祝基棠先生所著《惠州方言》一书,曾经卖断货,其他本地作家撰写的作品,也有不少购书者购买。这也说明,对本土文化,一些读者还是比较关注的。据介绍,新华广场或将开辟本地作家作品专柜,以满足一部分购书者的需求。

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助力全民阅读

近几年来,我市为促进文化惠州建设、全民阅读,采取多种措施,惠州新华书店在这方面也是不遗余力。在今年“世界读书日”期间,惠州新华书店下辖惠州新华广场、惠州购书中心、中山东门店都开展了主题为“阅读改变生活,幸福就在纸缝间”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,开展捐书、“蹒跚学步来看书”、“和文豪一起寻找经典”、“流动展销售书”等活动,开设“家庭书架”,全方位推动全民阅读,让广大市民享受阅读的乐趣、接受文化的熏陶。

一位接受采访的购书者对阅读推广活动颇为赞赏,他说,目前图书市场日益火爆,各类图书非常多,市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,需要阅读活动加以引导,这样让阅读省时省力、取得更好效果。另一方面,也能够促进全民阅读,助力文化惠州建设。本报记者祁大忠

记者手记

读书人眼中的“远方”

关于读书,杨绛先生曾经说过,“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”;今年“世界读书日”期间,著名文艺评论家谢有顺在接受媒体采访也说“读书是为了遇见光明而俊美的灵魂”。两代学人,殊途同归,都点明了读书的纯粹目的。

近些年来,随着书香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,热爱阅读的市民越来越多;尤其值得称道的是,从这次的采访来看,传统文化类和文史类书籍的畅销,说明广大市民的阅读,不再仅仅满足于提升个人技能和自我发展,而是追求一种更为纯粹的阅读——— 从阅读中寻找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心动、共鸣,并且始终怀有对个体生命、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。

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,慢下来,静下来,畅想一下“诗和远方”。这样的读书人多了,书香将会浸润到每个家庭、每个社区,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将会显著提升。 (祁大忠)

相关产品

评论